农苗网

|

天津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天津苗木资讯

天津苗木资讯

  • 截至10月底,天津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全面建成,共有林长7500余名。全市实行市、区两级“双总林长”,加快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保护长效机制。目前,天津各区均已印发方案,16个区共设区级林长236名、乡镇(街道)林长1937名、村(社区)林长5300余名。天津以市级林长联系点督办检查为抓手,细化协商机制、智慧林长平台建设、配套制度建设
    阅读全文
  • 天津市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文冠果种植,系统开展林药、林菌、林花、林草等林下精细套种。天津现有文冠果经济林3000亩,林下种植面积1500亩,其中林下种植麦冬、连翘等中药材,月季、马莲等花卉,青绿苔草、涝峪苔草等绿化草各400亩,黑木耳等菌类300亩。建立文冠果产品生产线两条,并研发出“油”“茶”系列产品。文冠果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园林观赏价值。天津市荣发林木种植有限公司将文冠果良种培育、苗木推广、
    阅读全文
  • 天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方案》,推动形成古树名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管理工作机制。方案提出,对建成区内一、二、三级古树,建成区外一级古树开展普查调研。今年年底前,天津将全部完成全市古树名木编号、挂牌。并将古树名木普查成果矢量信息纳入智慧林长平台,每年更新一次古树名木责任人信息和年度生长状态照片。(段春祥 尹鸿刚 陈娟
    阅读全文
  •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启动2022年全市森林草原湿地统一调查监测。此次调查监测明确了图斑监测、样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等8项重点任务,以国土“三调”及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统一底图,对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现状开展图斑监测,以获取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变化情况。天津将明确质检责任主体,实施全程质量管控,要求各级主管部门、技术团队分阶段分层级开展质量自检、互检、抽检,确保成果真实性和完成性。实
    阅读全文
  • 为保护、规范和监管城市树木迁移工作,依法管绿护绿,日前,天津市印发《天津市城市树木迁移管理办法》,对城市树木迁移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明确办法适用范围、城市树木迁移告知流程及告知内容、城市树木迁移后监管时限等内容。该办法适用于天津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树木(非古树名木)的迁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城市树木,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严格限制城市树木迁移。因工程建设、影响人身或者居住安全、危害公共设
    阅读全文
  • 去冬今春以来,区农经委克服低温、干旱等不利影响,抢抓开春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快速启动,广泛发动,掀起了春季造林绿化热潮。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造林面积3620亩,植树32.5万株,完成年任务的107%,其中:市级重点绿化工程造林1230亩,植树9.1万株,完成年度任务。 提前准备,狠抓落实。为确保今年造林任务顺利完成,区农经委提前准备,对造林地块进行了摸底调查,就各地块的可实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
    阅读全文
  • 新栽行道树成活率95% 指导意见要求,新栽行道树成活率要达到95%。草坪建植前,应用水夯实,精细整地,避免坪床处理不达标造成草坪斑秃。另外,要对各种不同的病虫害视情进行有效防治,特别是居住区绿化项目以及与居民近距离接触的施工项目,必须选择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等无危害防治方法。喷洒农药时要避开有风天气,农药使用后应及时回收、处理并安全销毁空容器和剩余农药,保障居民和行人的健康安全。 社区打造&ldq
    阅读全文
  • 近年来,天津林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有规模、有效益的五大产业。五大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但丰富了天津市民的“菜篮子”,而且为市民提供了出游休闲的场所。 果品丰收满足市民需要 天津市开展“富民工程”以来,干鲜果品产量逐年上升。2004年底,天津已有果树5.46万公顷,果品总产达到32.65万吨。这个数字与2000年相比,面积增加了882公顷,产量也增加了2.83万吨。在此
    阅读全文
  • 在国家的大门将能够享受景区的景观,这样的好事,可今年五月完成。作为绿色精品展示区,天津格林园已初具规模,将在五月底前完成。在今年8月,中国食品博览会在武清第三,届时我市将展示全国林业发展成果。绿博会后,绿园将作为永久的公园向公众开放。 3月10日至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在武清区园林绿化施工现场中期评估和推广活动举行的办公室,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林业局,第三届绿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及相关部门
    阅读全文
  •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包括北京、天津山区和河北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以支撑京津冀地区生态保障为导向,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该产业带上的天津蓟州区,在保护好资源优势的同时,着力培育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产业体系——《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建设,以支撑京津冀地区生态保障为导向,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近
    阅读全文
  • 6月9日消息:《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包括北京、天津山区和河北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以支撑京津冀地区生态保障为导向,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该产业带上的天津蓟州区,在保护好资源优势的同时,着力培育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产业体系——《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建设,以支撑京津冀地区生态保障为导向,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医
    阅读全文
  • 近日,天津市蓟州区全面完成17.9万亩重点公益林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任务,填补了天津市政策性森林保险空白。2021年,天津印发全面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方案,首批将享受生态补偿的19.8万亩公益林纳入保险范围,并逐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2022年6月起,蓟州区林业局组织全区8个乡镇、2个国有林单位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阅读全文
  • 天津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正在有序开展,近一半物种已经完成普查记录,累计采集腊叶标本232号898份、DNA样品232份、种子40份。在已完成普查记录的689种林草物种中,发现薄叶苋、细叶韭、水蛇麻等多个天津市新记录植物。  《天津植物志》记载物种1359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在内的林草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汇总、收集、保存,以摸清天津林草种质资源家底。
    阅读全文
  • 2022年,天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在完成古树名木基础信息普查的基础上,对登记造册的4639株古树名木逐一排查,掌握其生存状况、生存环境、管护信息等基础信息,明确“树长”,确保古树名木得到妥善管护。天津创新管护模式,将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纳入天津市智慧林长平台管理,定期核实更新古树名木相关信息台账,最终实现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国信息平台充分衔接、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信息化、可视
    阅读全文
  • 眼下,为期近一个月的首届迎新春花卉展正在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举办,蝴蝶兰、金毛狗蕨、苏铁等名贵花卉与传统杨柳青年画融合展出,花与画同贺春。花展主题为“玉兔迎春·花开津门”。  新春赏花是一项传统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今年,天津市为丰富市民节日文化生活,以艺术花卉、传统年花展览等形式,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水上公园盆景园三友斋内举办的首届玉兔迎春·蝴蝶兰花展上,“大辣椒”“
    阅读全文
  • 3月17日,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红柳绿,人们三五成群地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  本届桃花节将桃花堤和西沽公园整体打造为主会场,桃花堤以赏花游览、文化展示为主,设置红桥历史名人展、红桥历史文化展等;西沽公园以文娱活动、市集展卖为主。桃花堤自元代以来就已烟树葱茏,明清时期更成沽上胜景。如今,这里成为一座以观赏桃柳为主的公园,共有乔灌
    阅读全文
  • 2月7日,天津首届兰花展——“津沽兰艺迎新春兰花展”在天津水上公园湖滨轩展示大厅开幕。活动现场共摆放了春兰、蕙兰、春剑、莲瓣兰花等200多盆兰花。在悠扬的琵琶声中,观展游客徜徉于兰花之间,享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好感受,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  天津市花卉协会会长张宇介绍,此次兰花展不乏名贵品种,其中包括蕙兰中的“叶型白色散斑变形中透丝”,目前在国内极为稀少。它叶形完美、叶子具有白底、绿帽和绿
    阅读全文
  • 日前,天津首次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的一雄一雌两头麋鹿,抵达并入住七里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优化本地麋鹿群的基因。  保护区工作人员特意为这两头麋鹿在小岛上搭建了新家,待它们完全适应保护区环境,并与本地麋鹿群熟悉后,择期放进保护区自然环境。  天津七里海有适宜麋鹿栖息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草资源,现有麋鹿31头,其中包括两头全球罕见的白色麋鹿。(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阅读全文
  • 2023年,天津累计完成集体林权流转和与林业相关的招标采购项目626笔,总成交金额25.73亿元。其中,林权流转交易累计完成599笔,交易总金额12.67亿元;与林业相关的招标采购项目累计完成27笔,中标总金额13.06亿元。  自2016年2月首笔集体林木资产在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成交以来,截至2023年12月,天津市已实现10个涉农区林权进场交易全覆盖,集体林权流转和与林业相关的招标采
    阅读全文
  • 3月16日,第33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开幕。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花绽放,游人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  本届运河桃花节为期10天,将桃花堤和西沽公园整体打造为主会场,桃花堤以赏花游览、文化展示为主,设置红桥历史名人展、红桥历史文化展等,西沽公园以文娱活动、文创市集为主。  桃花堤自元代以来就已烟树葱茏,明清时期更成沽上胜景。如今,这里成为一座以观赏桃柳为主的公园
    阅读全文